导入数据...
巧手画风筝 清明寄相思
——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志愿者服务团队走进枫树社区开展活动
[研工在线—四川师范大学]  [手机版本]  [扫描分享]  发布时间:2023年4月14日
  查看:82
  来源:

 时值一年青草绿,又是一年清明时。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,推进移风易俗、文明缅怀的时代新风,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,锻炼孩子们的动手动脑能力,四川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志愿者团队9位成员于2023年4月2日前往锦江区枫树社区开展了主题为“巧手画风筝 清明寄相思”的志愿服务活动。


1681454721934.jpg1681454735365.jpg

1、图2:志愿者们的破冰暖场游戏


 活动从一个“数字炸弹”的破冰游戏开始,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引导与带领下慢慢熟络起来。随后志愿者化身“小老师”,为孩子们介绍清明节的由来以及习俗。通过志愿者的讲解,孩子们对清明节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,也感受到了这个特殊节日的深切内涵。

 

 1681454784402.jpg1681454804258.jpg 

3、图4:志愿者们讲解清明节习俗与风筝起源


清明放风筝自古以来就是一项颇受欢迎的民俗活动。风筝又叫“纸鸢”,人们认为,将对故人的思念写在风筝上,把风筝放上天空,剪断牵线,任凭春风把它送往天涯海角,这样就能除病消灾,给自己带来好运。在志愿者对风筝的起源以及绘制风筝的注意事项做出讲解之后,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颜料、画笔开始给风筝上色、涂鸦,在志愿者们的协助之下,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,一笔一画用色彩点缀风筝……一个小时过后,每个风筝都拥有了美丽的“外衣”,活灵活现、色彩缤纷,带着孩子们的思念和憧憬飞上了天空。


1681454897477.jpg1681454912350.jpg

5、图6: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协助下绘制风筝


 不忘来路,铭记历史;莫负春光,面向未来。本次志愿服务活动通过绘画的形式在孩子们中营造起了良好的“文明祭祀、绿色清明”氛围,孩子们用积极健康、富有美感的风筝彩绘表达了他们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之情,不仅有着感恩思源的文化内涵,同时还有传承红色基因的力量,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与归属感。


1681454981089.jpg    1681454991676.jpg

图7:孩子们放飞亲手绘制的风筝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图8:志愿者们在活动现场留影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供稿:龚天婷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图片:左霜

一审:蒋蕊

二审:张译丹

三审:雍彬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(微信扫描分享)
编辑:研究生在线